
這把琴跟那把琴,長得都差不多
每當客戶選琴時說出 :
『這把琴跟那把琴,長得都差不多』這句關鍵字
全都有人猜過
賓果!!!一個小妹猜中了50萬
同行家人友人驚呼:哇嗚喔WOW~
我接著說 : 美金~
同行家人友人再次驚呼:
哇哇哇嗚嗚嗚喔喔喔WOOOOOOW~~~~
這是一位資本雄厚的客戶近年購入的琴,具體的成交價格就不方便透漏了
是的,這看起來,也就只是一把小提琴,區別的是,這是一把法國製琴大師(Jean-Baptiste Vuillaume)的琴,而且保存非常健康良好
(J.B Vuillaume 1798年10月7日-1875年3月19日)是19世紀最重要的制琴師之一,他在提琴製作技術和琴弓的改進上做出了重大貢獻,並以精確複製意大利名琴(Stradivari)史特拉底瓦里 (Guarneri del Gesù)瓜奈里而聞名
因其音色接近他們,部分的作品甚至被當時的音樂家誤認為是原版的意大利名琴,而被譽為“最偉大的仿製大師”
相較上個月在蘇富比拍賣成交的1,130萬美金Strad小提琴,這把Vuillaume琴,反而變得很便宜了

客戶在小店演奏讓我們近距離感受Vuillaume的琴聲,大師精心選料製作,經由兩百年的時光淬煉,加上無數厲害的音樂家演奏過,這種優美的音色,不會存在於當代任何新製作的琴當中
音色的感受,我們已經找不到能夠描述這個價位提琴聲音好的形容詞了

硬要說的話,感覺更像是在聽巴哈無伴奏組曲時,那種以縱向和聲為建構基礎的立體感,就像是一組頂級的千萬環繞音響在你面前播放,聲部層次非常鮮明細膩且音色厚實
提琴音量的大小聲是比較容易分辦出來的,也是許多人購琴的依據,但琴不是只有音量大聲就是好的這個面相
常常聽到形容這把琴音色很溫暖甜美,那到底是攝氏幾度,怎麼甜法呢?
有人覺得一分糖還是太甜,全糖才是最好喝的,音色的這個部分就是很主觀個人的感受了
『誰做的,怎麼做的』,到目前真的就是我們總結影響提琴價格的唯一要素
像Vuillaume這樣的古董小提琴,成交價格會因具體樂器的稀有性,和市場需求等因素而有所波動,早就脫離單純只是發出好聲音這樣”樂器”的範疇,是與我們多數人不同圈層的樂器,所以不存在「購琴時沒有考慮預算這件事」
每把琴的木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然生成,也難說低價琴不會發出你喜歡的聲音
選琴其實不困難的,挑到幾把進入最終的決選,評估琴可使用的週期,決定了關鍵的預算後,使用分類法完後再用刪去法,就一定可以順利找到最適合自己的,在要不然我們店裡的骰盅借給您
P.S
2021年6月8日,倫敦Ingles & Hayday琴行拍賣一把約1840-41年的“Tsar Nicholas”沙皇尼古拉的 Vuillaume小提琴,以384,000英鎊(約合533,597美元)成交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