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5 TAA國際HI-END音響大展
一把好的提琴與好的音響之間有許多相似的地方,兩者都建立在極致的材料選擇、工藝細節與聲學設計之上,同樣講究諸多微小的決定,影響最終的聲音表現
聽覺要準確判斷音色的質量,需要長期累積經驗,讓大腦建立「聲音記憶庫」
當大腦對音色細節有了清晰的記憶,判斷好壞時,就不再依賴單純的直覺,而是基於可量化的聽覺經驗,這也是我們喜弦一直精進學習的方向
受到展商好友的邀約,參觀這幾天在台北君悅酒店舉辦的亞洲規模最大「2025 TAA國際HI-END音響大展」就成了我們的『聽寫練耳』課程
我們一般人聽音響往往只能聽到「聲音大聲或小聲、Bass的多或少」,而發燒友感受的是細節中的真偽,例如人聲的口型形變、樂器共鳴的自然延伸等
同樣對於專業的提琴演奏者來說,定義一把好琴不會只是音量的大小聲
泛音的豐富程度、音色的均衡性、共鳴的深度與延音的順暢感,才是他們多數決定的條件
朋友說在音響領域裡,受過訓練的耳朵能捕捉到聲部的平衡度(高、中、低頻是否自然)、透明度(是否有雜質與失真)、動態範圍(音量變化是否流暢)、以及聲場定位(樂器與人聲在空間中的位置感)⋯⋯
無論是音響還是提琴,耳朵的鑑賞力並非天生的,而是透過長期的練琴、聆聽分析累積出來的技能,最終提琴與音響共同的核心價值,就是把演奏者表演的能量完整傳遞給聽眾,是那種精準還原又能觸動人心的美好境界
一口氣聽到許多百萬千萬級別的夢幻音響,真的是『聽到耳朵都懷孕了』